上周,在法國巴黎剛剛結束了聯合國氣候大會,會議協定令人鼓舞,幾乎所有國家對環境問題達成共識。 我們都知道,純素的生活方式就是減碳環保。今天跟隨法國留學生阿黛拉的腳步,我們來到法國巴黎和南部的第八大城市蒙彼利埃,感受一下城市美景,體驗法國的美味素食。 在路標的指引下進入充滿濃郁法國南部氣息的小鎮,蒙彼利埃全年溫暖且日照充足,幾乎沒有冰雪天氣,是法國的避寒聖地,被稱為「陽光之城」。
飲食規律而不簡單
法國小城鎮的普通人家飲食非常有規律,每天都離不開街角的麵包房烤制的手工全麥麵包,天氣好的時候會在院子裡開瓶紅酒聚聚餐,餐後習慣喝一杯咖啡以助消化。
成年的子女一般和父母一個禮拜見一次面,比如土生土長的蒙彼利埃人Bruno 的父母每個週末都會到兒子家裡,做一頓豐盛的晚餐,聊一聊這一周發生的新鮮事。 Bruno 的媽媽做得一手好派,出爐的時候全屋所有人的胃口都能被吊起來。
我在做志願者的時候,認識了熱愛中國文化的Patrick夫婦,熟悉了之後,我被他們邀請到家中共進晚餐,發現他家的餐具有兩套:一套西式的餐盤和刀叉,一套中式的瓷碗和筷子。
Patrick會做美味的檸檬派,為了尊重我的飲食習慣,特意做了素食版的檸檬派,用的是新鮮的有機檸檬皮和檸檬汁,用椰奶代替牛奶,海藻瓊脂代替蛋清,味道比傳統版的還要好。 他們的日子過得安逸又充滿生活情趣,只是兒女都遠在巴黎,稍顯寂寞。
法國人獨愛麵包
法國南部人偏愛全麥的大圓麵包,出爐的時候像個大烏龜殼一樣有著脆脆硬硬的外皮和軟妹子般的心,麵包師Jean-Michel做的麵包比超市里賣的更加健康,有麩質不耐症的人也可以吃。 他解釋說,因為使用的是古老品種的小麥,沒有經過人工雜交,所以麵筋含量很低,內部組織比較密實,不像法式長棍麵包那樣遍佈氣泡。
近來歐美人對面筋諱莫如深,因為一些研究證實它會造成慢性腸道破洞。 除此之外,我看到Jean-Michel從不用秤,他切割的每個麵團都一樣重,甚至可以保證每個麵包出爐時水分蒸發後的重量都一樣。
在傳統的法國人家裡,麵包是貫穿一日三餐的核心:早上起來塗榛子巧克力醬,中午做三明治,晚上蘸著菜肴裡的醬汁,妙不可言。 巴黎人喜歡每天下班扛回一根長棍麵包,回家拿鋸齒刀切成小段,全家人的主食就這麼解決了。
有的人喜歡邊走邊扯下一塊吃,往往到家的時候長棍就只剩一半了。 法國人還經常就「喜歡吃皮還是喜歡吃心」展開永無休止的討論和我們對於包子皮和包子餡誰更有愛的爭論如出一轍
外賣必備——三明治
在巴黎遊玩,三明治外賣店是個非常方便的選擇。 無論是在街角還是在大型的SHOPPING MALL,都能輕易找到。 通常都提供純素或蛋奶素三明治。
純素版是用法國小扁豆做成的素丸子三明治配酸甜素沙拉醬。 在巴黎的地鐵裡經常聽到忙碌的商務人士在電話裡跟客戶對話:「我一會路上啃個三明治就過去......」遍佈巴黎的Paul 麵包店,既有麵包又有三明治和沙拉。
最常吃到的蔬菜
說起做法餐最常用到的蔬菜,當數朝鮮薊和蘆筍。 經過法國朋友的親授,我學會了怎麼吃朝鮮薊。 之前一直覺得這玩意的可食部分太少,沒想到只要技術精,不怕沒的吃:煮好後用手層層剝開,捏住葉尖的一頭,蘸上由橄欖油、檸檬汁、黑胡椒和海鹽調製的醬汁,還挺好吃的。而蘆筍作為一道菜的中心點綴,常常給人高逼格的感覺。 我想,法國人愛吃它多數是因為它的營養豐富和鮮美脆嫩。
普羅旺斯烤菜煲
普羅旺斯烤菜煲前幾年可是在迪士尼的動畫電影《料理鼠王》裡狠狠地火了一把。 我們的料理鼠王就是靠這道菜征服了米其林餐廳美食評論家挑剔的味蕾。 這是一道來自于法國鄉村的傳統家庭菜肴,食材是法國人最常吃的番茄、西葫蘆和茄子。
看似不起眼的幾樣家常蔬菜經過米其林星級大廚的精心料理,將番茄的酸、西葫蘆的甜、茄子的香完美結合在一起,分分鐘把人帶到童年的遙遠回憶中去。
高蛋白的穀物
另外擔心蛋白質不足的各位有福了:在法國有一種形狀像凸透鏡一樣的小扁豆,其蛋白質含量達到了23g/100g。 說是豆子,其實更像穀物,因為它只需要15 分鐘就可以煮熟,而且比一般的豆子更好消化。它有橙色、黃色、黑色和綠色四個品種。 用它做湯味道非常鮮美。 聽說有一位法國老兄甚至連到國外出差都要帶上這種豆子呢。 如果想獲得無負擔的植物性完全蛋白,建議將豆類、穀物和堅果結合起來。
在外旅行,只要有一顆開放包容的心,語言又沒有什麼問題的話,很容易交到當地的朋友,一起喝咖啡,甚至到家裡共進晚餐。 這種跨文化交流既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新鮮,又能帶你體驗一種不一樣的旅程。 遇見非素食的朋友,你也可以帶給他們一段純素的新旅程。
文章來源:網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