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0分鐘就有一個印度農民自殺。
「苦澀的種子」 (Bitter Seeds) 是2011年的一套紀錄片,披露GMO(轉基因)種子公司的惡行。
影片中的老農夫:「過去從沒有農夫自殺,每一個貧窮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夠生存。」
http://veganbloghk.wordpress.com/2014/12/02/bitter-seeds/
紀錄片以一個立志想當女記者的高校女生角度為主軸,鏡頭跟著她一起,拍下被訪農民和家屬、種子公司高層和維權份子的訪問,指出現在印度農民的苦況的成因。
大部份的農民都是文盲,對於種子公司大力吹噓他們種子的產量的傳銷手段,抵抗力很低。使用GMO種子跟傳統自家保存種子,在耕作上的分別主要是巨大的經濟成本。
GMO作物的基因會令其種子自我毀滅
傳統耕作下,農夫會在收成之時保留種子,保存到下一個生長季節前再播種。轉基因種子經過基因改造,會令其作物收成之後,種子自我毀滅,所以農夫每次播種都要購買種子,種子的價格包含了要付給印度種子公司的利潤,還有轉基因技術的擁有者--美國公司「孟山都」(Monsanto)的專利費。
孟山都的甜蜜謊言
根據轉基因技術公司方面的說法,轉基因作物的最大賣點,除了是基因「改良」過令產量特別多外,農夫可以放心使用他們轄下公司生產的強力除蟲劑和除草劑,原理是該相應的種子加插了能讓作物免於被這些化學物質破壞的特殊基因。換句話說,使用GMO種子耕作一定要綑綁式使用指定的肥料、除草劑和除蟲劑,種子撒下之後,農夫便要持續購買那些化學藥劑,而對轉基因技術公司,其利潤核心不只是售賣種子的利潤,而是種子和化學農藥的這個銷售組合。
現實是:種子公司的吹噓跟實際情況,出入很大
GMO種子的效能經常貨不對版,首先是害蟲問題,害蟲快速適應了其除蟲劑,亦演化成了能對它免疫的新品種、又或除蟲劑只能防止某類作物的害蟲,卻沒保證能防止旁邊其他作物的害蟲,簡單來說就是這個種子和農藥的組合,絕不等於真的沒有害蟲,而且面對的可能是更難殺的蟲。另外,種子公司亦在雨水供給不穩定的地區大力推銷他們的GMO棉花,宣傳物料上還印著所謂「成功大賺一筆的農民」的聯絡資料(其實應該是公司的僱員),打電話去問,竟聲稱說不需雨水也可以長得好(棉花是水需求量高的農作物)。其實,那些GMO作物的基本技術要求,根本就不適合當地的環境和農民,或只有負擔得起精良灌溉裝備和抽水系統的大型農場可以做到。
誤信了傳銷人員,抱著希望的農民通常需要向銀行貸款才能買到相關的裝備,和持續地支付其必需的化學農藥費用,然後便要工作而收成才能看看能否回本、是否可以賺到一筆應付家庭下一季支出。
Photo: Shaul Vitis (Bitter Seeds)
為什麼農民第一季收穫後知道「中招」了,還要繼續買GMO種子?
► 種子公司會推出新的產品,說已經改良了對應新害蟲的能力,又再吹噓其產品的效能,結果還真的有農民再上當了。
►有不少第一次收穫的收益不足以償還銀行貸款時,他們已經不能再從銀行借新貸,結果便要借高利貸,條件苛刻(如以地權作抵押),再將一切希望押在這些種子package上,第一次失收,本來已經泥足深陷,第二次失收,幾乎便是沒有翻身之日,如有些農民以地權作抵押的,他們若失去謀生最基本的資產(土地),便會完全斷絕收入來源了。
►就算是有農民想改種回傳統的自然種子,之前卻因為過多農民同時開始種植那幾種主流GMO作物,而沒有保留在地品種的種子,想買時也買不到了。從前,農夫會自己留種,種子是不用買的。印度環保主義學者Vandana Shiva提過,因為全球化影響,農民會有改種全球最好價錢那幾種作物的傾向,更加促成作物的單一化、GMO化而令在地品種失傳。
孟山都(Monsanto)每年都在印度吸走巨額專利。訪問那些種子公司的高層對農民自殺的看法,竟有人說「認識他們的人大概都會說他們是懶人吧、每個人都要感謝孟山都為印度帶來的貢獻」。
農民一生的努力化成泡影
全球化與基因改造使地方小農喘不過氣。生活與債務的壓力,至今已奪走25萬印度農民的生命。
小農自殺的「用具」,不少就是致使農產失收的毒性除蟲劑。
附言:雖然GMO種子的惡行是導致農民自殺的最大原因,本片也揭示了一些傳統社會觀念和陋習造成的問題,因為被前者催化而加重了。印度傳統上,嫁女要付嫁妝。如果一個家庭因為付不起嫁妝而嫁不出女兒,是一個很大的羞恥,因此多女兒的家庭,往往要背負巨額貸款。
作者:張文敏
簡介:普通打工女一名。興趣是閱讀、看紀錄片和電玩;也喜歡寫作,卻很懶散。相信 You Are What You “X" 的道理。十分討厭謊言,所以超市裏一包餅乾和一盒糖的標籤都可以挑起我的神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