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32495_1505334179549288_6915549772450960251_n  

 

00  

 

從0歲到82歲都能「共享生活」:大家一起吃飯的「共煮食堂」

 

文:三浦展


我曾在著作《東京正從郊區開始消失》以及《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書中提出建言,今後的郊區新市鎮,獨居老人以及空屋數都將增加,為了活用這些閒置的空屋,應當建構出「社區便利空間」(Community-Convenience Place)。

阿佐谷共煮食堂這是由東京都杉並區的不動產公司「N9.5」老闆齊藤志野步小姐在正職領域之外所創辦的副業,主旨是舉辦大家一起吃飯的活動。以下是齊藤小姐的採訪內容。

這是由東京都杉並區的不動產公司「N9.5」老闆齊藤志野步小姐在正職領域之外所創辦的副業,主旨是舉辦大家一起吃飯的活動。以下是齊藤小姐的採訪內容。自己所認為的「開心」,別人並不一定會有同感,事前僅是大略訂出「今天吃壽司」或「可樂餅」這樣的主題,其餘細節就由參加者透過討論來決定。參加人數從十五到三十名以上,大家一起走進商店街,與店家溝通並購買食材。所有人興致勃勃地說著「副菜就做這道料理吧」、「這個食材就拿來做那道菜」,一邊製作料理。

這不是料理教室,所以並沒有老師與學生之分。大家可以交換彼此在料理上的知識,像是「原來如此!還有這一招料理手法呀!」、「在我的老家是用這樣的吃法喔。」此外,也沒有廚師與客人的分別。我為旁邊的人做菜,旁邊的人也為了我而製作料理。正因為彼此有「同煮共吃」這樣的關係,因此才取名為「阿佐谷共煮食堂」。

齊藤小姐之所以會創辦這樣的活動,起因是來自於育兒。當她生產後要回到職場,製作自己與小孩兩人的料理成為一件苦差事。但是,像這樣苦於料理的人,並不只有她一人。獨居的上班族、高齡者等等,每天只用牛丼或便利超商便當果腹的人不在少數。她想著,如果能夠聚集當地有此煩惱的人們一同做菜應該會很有趣,於是發想了創立共同廚房的概念。

她以「與當地夥伴共同舉辦促進商店街活化的活動」為創業目標申請補助款,於二〇一三年的夏天創立了「阿佐谷共煮食堂」。借用商店街的閒置店舖,讓民眾可以到店裡享用從商店街買到的食物。因為沒有廚房,只有外帶食物,就把在商店街買到的東西拿進店內跟大家一起分享。之後,商店街剛好有了廚藝教室,齊藤小姐用補助款租下教室,試營運了四次,打造了大家一起煮菜一起吃的「阿佐谷共煮食堂」。說起為什麼會想開始從事這樣的活動,她說:「因為我覺得生活中有這種活動一定會很開心。」別無其他理由。

在補助期間結束後,陸續收到了民眾詢問:「下次的活動是什麼時候?」也促使她有了想持續下去的想法。初次活動只找了她的十二名朋友來參加,之後大家呼朋引伴,參加者也愈來愈多。透過這樣的活動,齊藤小姐感受到此般體悟:「接觸各式各樣的人事物令人感到開心,意外地能夠樂於享受多樣性。」愈是抱著「一起增進感情吧」、「大家都是好夥伴」這樣的想法,反而愈難放鬆。彼此抱著不同的目的就很好。每個人所定義的「開心」不一定相同。阿佐谷共煮食堂不會訂出一個目的給你,每個人抱著不同的目的前來也無妨,也許是因為這樣,才讓來到這裡的人感到輕鬆愜意吧。

高齡參加者的反應

共煮食堂的參加者年紀從零歲到八十二歲都有,以比重來說,六十五歲以上的人並不多。我認為這或許是因為高齡者不太能夠理解社群工具所帶來的「無壓力的相處感受」。整體男女比例約為二比三。五十歲以上者為一比三,六十歲以上者則是一比二。無論男女,大多都是三十幾、四十幾歲的人,約有四分之一參加者是親子一同前來。其他則是雖然有家人但獨自來參加,或是單身者。

觀察高齡參加者,發現以下幾個現象:

● 他們會因為料理之外的一些事而變得很有活力,像是「跟年輕人相處感覺又活過來了」、「好久沒抱到還在學步的小孩子,真是開心」。

● 從前並不像現在一樣有料理教室或是有這麼多料理食譜書可以買,許多長輩一直以來只在家裡廚房做菜,對自己的料理技巧沒信心(自認為端不上檯面)。也就是說,他們沒想過料理是一項可以跟他人交流的技能。不過,他們與凡事動不動就上網查的年輕一代不同,因為多年知識早已在腦中根深蒂固,料理時常會「憑感覺」、「味道這樣剛剛好」,我們在旁邊看得很有趣。若是參加者中有這樣的長輩存在,大家反而會捨棄谷歌或網路食譜,更相信長輩的直覺。

● 另一方面,男性參加者一剛開始對於像這樣沒有明確指令的「沒重點氛圍」感到困惑。有人會說:「啊?那我現在該做什麼?」、「太難的我可不會」,也有人會想主宰進度,幸虧阿佐谷共煮食堂中有滿多參加者會吐槽這種人,馬上又恢復到平穩悠閒的氣氛。

● 即便認為自己「根本是料理白癡」的人,也會漸漸敞開心胸、樂在其中。有一些高齡男性在退休之後也想試著做菜,但走進家中廚房就惹老婆生氣,也不好意思去料理教室學,在阿佐谷共煮食堂,即使煮壞了也不要緊,正合他們意。

● 也有人表示:「上了年紀後,食欲減退吃得少,用餐也變得沒那麼開心。但在這裡就能夠吃得很高興,光是看著其他人吃得一臉滿足的模樣,自己也變得更有精神了。」

相反地,試著想像那些未參加的高齡者對這個活動的看法,有以下幾項推論:

● 二戰後的日本,把家庭與用餐這件事都視為是個人隱私,認為「與從前不同=好事」,因為經歷過這個時期,高齡者似乎覺得「跟大家一起吃飯」有種窮酸感。許多人會說:「跟陌生人一起用餐?怎麼可能呀!」不過,不只有高齡者會說這種話。

● 有些人不知為何有種莫名的品牌迷思,會在「紀之國屋」那類的高級連鎖超市買一人份的現做熟食。

● 對高齡者來說,很難抱持著「失敗也無妨」的心情。會有不能展露出弱點、不想為子女增添困擾等等想法。

● 如果只讓高齡者處在「被照顧者」的角色,沒有機會讓他們開心地經歷「出錯後一笑帶過」的情境。因為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無法客觀檢視自己,也沒辦法交到朋友。

透過不擅長的事物而相繫在一起

從舉辦阿佐谷共煮食堂這個活動的經驗當中,齊藤小姐感受到其優點之一是,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不必非得以自己擅長的東西為起點,拋出自己的「弱項」,自然能夠引領出另一個人的「強項」。

這與我(作者)一直以來的信念相近。在第四章也曾談到,高齡者在退休後很難融入地區社會當中,此現象又以男性特別顯著,我認為其理由之一是,因為男性會試著以自己最擅長的強項為武器融入其中。但男性總會太過誇耀自己的強項,反而被人敬而遠之。不如運用沒那麼擅長的事物、雖很喜歡但還不擅長的事物、有興趣但還不太瞭解的事物為契機,更容易與他人產生連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115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雲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